中国*网28日消息,《近期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砉ぷ靼才拧芬丫裨和?,现予以印发。
《安排》提出的工作目标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ぶ贫?,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ふ?、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安排》提出的主要任务为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确定土壤环境?;び畔惹?、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
《安排》全文如下:
近期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砉ぷ靼才?br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综合整治,土壤环境?;と〉没?。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切实?;ね寥阑肪常乐魏图跎偻寥牢廴?,现就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ぶ贫?,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主要任务
(一)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新的污染。定期对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以及污水、垃圾、危险废物等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造成污染的要限期予以治理。规范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防渗措施,加强对非正规垃圾处理场所的综合整治??蒲┯没?,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严格控制稀土农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管理规定,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鼓励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含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水以及未经检验和安全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清淤底泥、尾矿等。
(二)确定土壤环境?;び畔惹?。将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土壤环境?;さ挠畔惹?。在2014年年底前,各省级人民*要明确本行政区域内优先区域的范围和面积,并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的基础上,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建立相关数据库。禁止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
(三)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垢赝寥阑肪臣嗖夂团┎?span id="sz000061_hq">[6.00 1.69% 资金 研报]质量检测,对已被污染的耕地实施分类管理,采取农艺调控、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确保耕地安全利用;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地方人民*应依法将其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已被污染地块改变用途或变更使用权人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并对土壤环境进行治理修复,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块,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治理达标前不得用于住宅开发。以新增工业用地为重点,建立土壤环境强制调查评估与备案制度。
(四)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中南、辽中南等地区,选择被污染地块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实施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有关地方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开始实施。
(五)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加强土壤环境监管队伍与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设置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加强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建设。加快制定省级、地市级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土壤环境应急能力和预警体系。
(六)加快土壤环境?;すこ探ㄉ?。实施土壤环境基础调查、耕地土壤环境?;ぁ⒗饭た笪廴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和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具体项目由环境?;げ炕嵬泄夭棵湃范ú⒆橹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机制,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砉ぷ?。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砉ぷ?。地方各级人民*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砉ぷ鞲鹤茉?,要尽快编制各自的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砉ぷ鞣桨福魅纺勘?、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健全投入机制。各级人民*要逐步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投入力度,保障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经费。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中央财政对土壤环境保护工程中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
(三)完善法规政策。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制定农用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ぁ⑿略鼋ㄉ栌玫赝寥阑肪车鞑?、被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等管理办法。建立优先区域?;こ尚У钠拦篮涂己嘶?,制定并实施“以奖促保”政策。完善有利于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聿捣⒄沟乃笆?、信贷、补贴等经济政策。研究制定土壤污染损害责任保险、鼓励有机肥生产和使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等政策措施。
(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土壤风险评估、被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主要土壤污染物分析测试、土壤样品、肥料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等标准;制订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等级划分、被污染地块环境风险评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土壤环境?;こ尚拦篮涂己思际豕娉?。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基础和应用研究,适时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发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砑际鹾妥氨?。
(五)引导公众参与。完善土壤环境信息发布制度,通过、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公众意见和建议,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ぁV贫ㄊ凳┩寥阑肪潮;ば逃卸苹?,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广泛宣传土壤环境?;は喙乜蒲е逗头ü嬲摺=寥阑肪潮;は喙啬谌菽扇敫骷读斓几刹颗嘌倒ぷ???赡芏酝寥涝斐晌廴镜钠笠狄忧慷运猛恋赝寥阑肪持柿康钠拦?,主动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六)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土壤环境?;ず妥酆现卫砟勘暝鹑沃疲贫ㄏ嘤Φ目己税旆?,环境?;げ恳敫魇〖度嗣?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时间要求等,定期进行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地方人民*要与重点企业签订责任书,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成绩突出的地方人民*和企业给予表彰,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