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进入了发布前的,这引发了业内对于相关产业的高度关注。从大气污染来源来看,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工业排放、工地扬尘、生物质燃烧等构成了zui重要的污染来源。相对燃煤和工业排放而言,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可能更简单易行。
据悉,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与氢化合物、油微粒等,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组成了气溶胶中硝酸盐、有机物和元素碳的主要来源。它们又与沙尘、海盐等自然气溶胶混合并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污染物,吸收和反射阳光,使空气变得昏暗污浊。
雾霾天气频发,相关部门多有作为,且治理力度日渐加大,但为何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专家介绍说,尾气排放无法尽如人意,既有车的问题,又有油的问题。
据了解到,在业界人士的讳莫如深之处,各自都有难以洗白的致霾之责:
一是排放量大的柴油车被违法“套牌”,国一、国二车当国三卖现象普遍,在用车年检的尾气环检更是形同虚设;
二是石化企业主导了油品标准的制定,导致油品标准迟迟滞后于汽车标准,拖了尾气减排的后腿;
三是民营炼油厂为了和“两桶油”抢地盘打起价格战,不惜“以次充好”违法出售“塑料油”。
今年以来,节能环保一直是A股市场的主流热点。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宣布多举措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由此政策预期再度升温;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也指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目前雾霾天依然在大范围蔓延,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受影响人口约六亿人。基于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未来汽车尾气治理必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其中诸如油品升级、重卡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等细分行业的产业空间就超过1000亿元。
作为连续三年的世界机动车产销*大国,这无疑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仅北京市开始执行相当于“欧五”的“京五”机动车排放标准,上海、广州仍执行“国四”排放标准,国内大部分地区仍在执行“国三”标准。而柴油车作为尾气污染的大户,其所形成的污染早已成为城市顽疾,因此尾气治理刻不容缓。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政策力度显著加强,未来有关尾气排放的政策有望超出市场预期。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尾气治理需汽车发动机、油品和排放系统三者同步升级。汽车尾气治理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再加上近千亿尾气治理市场已启动,预计尾气治理概念将迎来新一波炒作潮。